中国江苏网讯 (管林子 朱甄宇)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仅仅依靠老师的知识教授,家庭教育才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盐城市大丰区教育局举办了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的专家讲座,邀请《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家长学习中心”运营总监邢知,针对青春期的家庭教育进行主题演讲。盐城市大丰区教育局副局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大丰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校长何钢,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总校副校长赵玲,大丰区实验初中校长杨学兵全程参与了活动。本次讲座由何钢主持,全区各校分管领导以及500名家长到场参加,“掌上大丰”APP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全区一万四千余人次在线观看。
邢知以理论基础和真实案例,围绕青春期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家长的角色定位和心态调整、协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的方法和工具三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邢知说,青春期的孩子经历着巨变,是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情绪和逻辑思维都在更迭,家长需要耐心、认真倾听孩子的心理需求,更要运用科学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价值感和归属感。
面对与孩子一触即发的“战争”,邢知建议家长做到“四不”,即:“不打、不骂、不烦躁、不妥协”。家长应努力做一名“觉者”,一旦察觉到双方不稳定的情绪,可先为自己的情绪按下“暂停键”,调整好状态后再耐心沟通、做好约定、解决问题。打造“共读环境”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家中安置书柜,传统纸质书的共读时光,循序渐进地提升家长和孩子之间阅读、交流、写作的交融能力。
基于《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文件精神,“家校共育”的指导和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会刊《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周刊在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方面的宣传引领作用,提高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运行和管理层次,提升广大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全面促进各地各校“家校(园)共育”的工作实效。依托《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周刊平台和专家资源开展“家校(园)共育”工作,探索在深度阅读和交互学习基础上提升“家校(园)共育”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的途径,提高创新应用水平。
讲座结束后,何钢作总结发言,强调家校共育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家庭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何钢要求学校应当把如何有效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德育工作,同时希望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积极沟通、有效引导,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